雪漠:造访世界长寿之乡巴马(3)——“从岭南到西部”之十一
三、时代的变迁
6月8日上午十点多,我们离开坡纳村,往三门海的方向走。
途中,我们路过了很多乡村集镇,还有各式楼房。其中有个乡镇叫甲篆乡,比较繁华,但显得非常混乱,我们在那儿见到了所谓的巴马自养香猪,这种猪跟家猪不太一样,是当地人养的一种土猪,很小,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猪种。据说由野猪驯化而成,当地人称之为“冬瓜猪”、“芭蕉猪”或“两头乌”。因为以野外放养为主,我们在外面也能见到。它们以菜、叶、根、果为主食,喝山泉水,成群结队地自由觅食成长,已经不再作为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了,而是被培养成宠物,在一些城市的宠物店里就可以看到。据说,巴马的香猪很有名,早在宋朝就已作为贡品进贡皇室。1995年3月,巴马就被国家物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“中国香猪之乡”,2005年,巴马香猪又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可见,这种小猪也算是巴马的特产了。
这个甲篆乡离盘阳河景区不远,只有二十多公里,也在青山绿水之间,附近还有个水晶宫景区,只是这里的度假屋修建得不很规范,有种杂乱无章的感觉,不像坡纳村那样,一看就知道经过了统一规划。在这里,外来公司除了承包房屋打造旅游度假村之外,还有承包土地,用来种植绿色粮食的。比如,当地人告诉我,有一间很大的外来公司承包了很大一片土地,用来种稻米。巴马的稻米很有名,属于绿色食品,不上农药,没有污染,所以在城市里卖的价钱很高。即使在这里,因为农民的土地都承包给外来商家了,很多当地人吃粮的时候,都不能自给自足,也得去买。
巴马的农田分成两种:一种是旱田,在山上;一种是水田。像我们上午吃的玉米,就是种在旱田里的。当地几乎没有年轻人留在家里种地了,在水田里插秧的都是一些老村民,留在家里的,也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。像那些长寿的老人,都非常淳朴,很少到外面的世界去。他们长寿的原因,除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外,就是心灵比较知足。而年轻村民就不一样了,他们向往更好的物质生活,所以远离了土地,留在土地上的年轻人们,也在忙着盖房子。而住在那些表面城市化的楼房里的,很多都是外地人。
外地人来到这片土地上,就借着“长寿乡”的名义,大搞所谓的养生文化,几乎所有的商家,都在拿“养生”和“长寿”做噱头,吸引各地游客的光临。像坡月村,到处都是养身馆。
外面的人进来追求利益,里面的人出去寻找利益,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,都在向往着那些东西。所以,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正在盖房子的工地,很多度假村的设施,很多土地因为这种开发,都被破坏了,显得残败不堪。像袍里乡的坡心村,就出现了一些大型土木工程,有机器在山上采石,挖掘机也在不断运作着。或许,下游河水的浑浊,与这个情况也有关系。
不过,山道旁的自然风景确实非常优美,虽然因为逆光,拍出来的照片不一定好看,但是我们眼前的景象,确实很有国画的感觉,每一座山都不高,但层峦叠嶂,显得典雅秀丽,很有质感。广西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。
(续)
——2014年6月19日写于香巴文化旅途中
雪漠文化网,智慧更清凉!www.xuemo.cn
评论